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拥抱”国宝熊猫 领略治水兴蜀全国40余家主流新媒体走进都江堰市

2017-05-04 23:52:5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鸿鹏  

东南网5月4日讯(本网记者 李涛)从成都市中心出发,往西北方向50公里,有一座共享发展和谐宜居的城市,都江堰市,这是有可爱呆萌的大熊猫,也有两千年润泽成都平原的伟大水利工程。

5月4日下午, 全国40余家主流新媒体走进都江堰市熊猫谷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以采访、视频、直播、360度全景拍摄等方式,体验“双遗”城市都江堰在“西控”背景下,如何进行空间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此次活动主题为“天府新飞跃 ——‘瞰’成都新画卷 启五年新征程”,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网信办联合川报全媒体集群共同主办。5月5日,大型采访团队还将依次走进龙泉驿、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白鹭湾,近距离感受成都的汽车整车生产制造、金融业、绿色生态发展的成果。

大熊猫“萌”翻众人

媒体记者点赞都江堰熊猫文化

5月4日下午14时,全国40余家主流新媒体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简称“熊猫谷”)。

“挂”在树上睡午觉,坐在地上啃竹笋,倚靠树干挠痒痒,还有嬉戏打闹不停歇的,媒体记者们被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动作深深吸引,单反相机、数码相机、手机等工具齐上阵,丝毫不吝惜自己的快门。

熊猫谷位于都江堰市玉堂镇,距离成都市大约50公里,2011年12月,熊猫谷一期工程竣工建成。熊猫谷主要致力于大熊猫野放研究,搭建大熊猫回归之路,打造高端的大熊猫示范教育基地。根据功能划分为配套服务区、科研教育区、检疫及救护区、野化繁殖及饲养区、野化过渡区和野放实验区6个功能区,该基地是集大熊猫资源、科研、教育和旅游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国际生态保护教育旅游示范区。

在熊猫谷不仅可以亲眼看到顽皮的熊猫在山野里嬉戏,还能了解熊猫养殖、繁育的故事。

2012年01月,6只圈养出生的大熊猫从成都动物园斧头山饲养场(即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前身),转移到都江堰熊猫谷。它们作为成都首批野化过渡研究大熊猫个体,率先回归它们的祖先曾经走出来的那片山野,踏上全球最大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的回家之路。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的NBA明星姚明当时也赶到熊猫谷,见证这6个“小朋友”的回家之路。

6只首批入驻“熊猫谷”的大熊猫中,“功仔”性格外向,与同龄大熊猫比更显强壮,是电影《功夫熊猫2》的创作原型,是名副其实的“功夫熊猫”。熊猫谷能容纳40只大熊猫,现已入驻大熊猫10余只,分别是星雅、阿宝、德德、毛毛以及毛毛1岁多的双胞胎宝宝毛哥、毛妹等。

早在1953年1月17日,一只野外大熊猫在都江堰市玉堂镇被发现,并救护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该熊猫亦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只被救护的活体大熊猫,开启了我国野外大熊猫救护之路。

目前,全国最大的两个大熊猫保护研究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在都江堰市建立,是在都江堰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上,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浓郁的大熊猫文化氛围。都江堰市也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江堰市是真正的“熊猫家园”。

“此次活动让我收获很大,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熊猫文化,这是世界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应该给一个大大的赞”。在熊猫谷,新华报业网的记者张宣特地在景区门口的礼品摊给儿子和外甥购买了大熊猫元素的小书包,他表示,“熊猫是成都特有的名片,用来做纪念再好不过了,有机会再带他们来成都旅游。”

“内蒙古鄂尔多斯也引进了两只熊猫,我们时常去看,但是这么近距离的观看还是第一次,很新鲜。”内蒙古新闻网的记者赵文萃也买了只熊猫玩偶,她高兴地从包里掏出来给同行的人展示,“这里空气好、植物多,到处都被绿色包围,我太羡慕在周围生活、工作的人了。”

西部网记者熊惠玲几年前曾参观过位于成都市区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次来到都江堰的熊猫谷,多了些许感悟,“利用天然环境来打造大熊猫的居住场所,这种理念很好,既符合熊猫的生活习性,又带动周边旅游,简直就是双赢”。她表示,“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借鉴,将独有的特色文化加以放大,形成自己的文化脉络。”

一曲都江堰唱醉两千年

媒体记者频频称奇宏伟工程

离开熊猫谷,采访队伍一行来到都江堰水利工程。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都江堰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的伟大工程,位于成都平原的岷江中上游的结合部上。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了这一伟大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引水灌田,分洪减灾,鱼嘴、飞沙堰以及宝瓶口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巧夺天工,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

两千多年来,古堰把滔滔东泄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水旱从人“天府之国“的富饶与美丽。

都江堰改变了川西平原的自然地理条件,使之成为天府,她甚至改变了这里人的生活态度乃至创造方式。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然而都江堰水利工程所体现出来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直到今天还在滋养着中国水利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千千万万个生活在水资源短缺境况下的中国人的头脑。从这个角度上讲,都江堰一直都在灌溉着中国。

站在鱼嘴工程上方,看着滔滔江水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下被引入成都平原造福千万百姓,媒体记者们对这座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啧啧称奇。

刚进入群山环抱的都江堰,广西新闻网的记者李伟国就被满目的绿意所陶醉,一边拍照一边称赞,“这里的环境真是太好了,虽说是人造的景区,但已经和周围的生态融入一体,实在是很厉害。”他边说着边和广西的生态规划做比较,“四川的更集中,更广阔。”

“以前在课本上也接触过都江堰水利工程,没想到实地探访的感受竟然如此震撼”,千龙网摄影记者万小军走出景区时还有些不舍,“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经历了两千多年,这座水利工程仍然在发挥作用,没有亲眼见证前,我无法想象。”

新浪网记者谢佳杰也是赞叹不已,“李冰用现代人都难以利用的原理改造自然,造福了人类。都江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真的是名副其实!果然看水要来都江堰!”。

据悉,2000年底,都江堰—青城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72年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对可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有如下条件:“能够在一定的时期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货景观涉及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能够为一种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现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与二王庙、离堆公园、玉垒阁等景点构成了都江堰景区,游客可以进入景区感受千年历史文化,也可以在景区避暑休闲旅游。

为深度还原两千年前的“古法治水”,迎接旅游旺季,都江堰市于每年清明举行的放水节。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分别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这就是岁修。到了清明时节,举行隆重的放水仪式,拆除杩槎,让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阔野,以此祭祀李冰父子、并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今年是都江堰建堰2273周年。这里的每一处穿越了千百年厚重的历史遗迹,都是古代派往现代的经过历史挑剔而筛选出的使节。

山、水、道、熊猫文化聚集

都江堰市以国际化标准推动旅游发展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未来五年奋发而为的清晰蓝图。怎样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整座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成都市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山、水、道、熊猫文化在这座城市交相辉映,引人入胜。”据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都江堰市作为大成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将围绕成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友好往来门户城市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开展旅游发展供给侧改革,加快打造国家旅游名片、旅游服务标杆城市,切实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和对外交往中心功能的窗口基地。

都江堰市将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制定旅游业发展、农业发展、品质城市建设、专业招商引资“四个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国际旅游营销,针对都江堰市境外游客的结构,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继续深化沪都长效合作,瞄准世界500强企业中现代服务业进行针对性地推介洽谈,推进旅游产业外向发展,立足旅游国际化、突显国际范儿,成立旅游警察队伍,引进国际通用旅游职业资格认证,以国际化标准来推动都江堰市旅游发展。

为进一步丰富城市旅游产品,2016年,都江堰市举办了28项主题旅游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24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4.51%和29.05%,仅各类旅游主题活动就累计吸引游客近500万人次。2017年还将举办30余项活动,让大家深切感受“多彩都江堰·快乐四季游”的独特魅力。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