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正文

游泉州古城,发现建筑之美

2024-08-20 15:53: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娜  

中山路骑楼 李莹 摄

泉州府文庙 陈英杰 摄

东南网8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近日,省政府发文批复《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要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更好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

泉州古城究竟藏着何等魅力?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在泉州古城范围内,高密度分布着众多的海丝文化史迹,有世界遗产点8处、各级文保单位59处、省级及以上历史文化街区3处。古城内还分布有历史建筑70处、古民居600多栋以及大量的传统街巷、城墙遗迹、寺院宫庙、传统商铺和老宅院等。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在泉州,红砖厝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燕尾脊是红砖厝的显著特征,也是闽南文化的一个特有符号,有“盼燕归巢”之意。

看红砖建筑,必去泉州府文庙打卡。泉州府文庙整体建筑群在建筑的形制、风格及其营建方法上基本承袭了闽南传统,其红砖、红瓦、坡屋顶、燕尾脊极具泉州传统建筑特色,是宋代以来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成为闽系红砖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耸立在泉州各处、风格迥异的宗教建筑和遗址,至今仍向世人讲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和不同信仰互相尊重的故事。

开元寺,为我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孪生石塔。飞天乐伎、狮身人面像等域外题材巧妙融入建筑之中,展现出多元文化与多种宗教艺术共存之景象。清净寺,仿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风格而建,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是宋元泉州人群会聚、商贸往来和文化繁荣的物证。

中西合璧,是泉州建筑的另一大亮点。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位于泉州古城核心地带,沿街的廊柱式骑楼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要,成为历史上中西合璧的商业街建筑典范,是我国少有的保存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此外,兼具闽南传统特色和西式洋楼特点的番仔楼也别具一格。番仔楼是指南洋华侨回到祖地建造的民居,大部分建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吸收了闽南古厝与南洋建筑的优点,设计新颖,建造精美,尤其是石雕、砖雕、彩画之考究,令人叹为观止。

漫步泉州,还有手巾寮、吊脚楼、蚵壳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让人目不暇接。除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山墙、瓦当、斗拱、雀替、影壁等融古开今的精美构件同样彰显建筑技艺之大成。

泉州文化遗产不是生硬的建筑物,而是满载人间烟火味。建筑文化遗产承载着泉州社会多元共荣的海洋商业传统,千百年来作为泉州人民生产生活的一部分,活态传承并沿用至今。

眼下,泉州古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底蕴,正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来一趟泉州吧,感受不曾发现的建筑之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