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正文

发展红色旅游,武夷山大有可为

2024-06-25 09:41:4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娜  

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各地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努力讲好红色故事,取得良好成效。向来以“碧水丹山”闻名中外的武夷山,也有令人为之震撼的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有人说:“武夷山是一块被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这话不为过。早在1930年5月,这里就创建了闽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先后有1.2万多名青壮年踊跃参加红军游击队,近4000人被定为革命烈士。同年,毛泽东同志创作《如梦令·元旦》,诗中“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描绘的就是当年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壮阔画卷。

作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武夷山市如今共有中共闽北分区委和闽北分区苏维埃机关为群众开辟建设的“列宁公园”、坑口村原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大安村闽北“红色首府”及全省五大农民暴动之一的“上梅暴动”、震惊中外的“赤石暴动”等50多处革命遗址和100多处战斗遗址,以及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闽北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每一处红色遗址都是一座丰碑,镌刻着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至今仍闪耀着革命先烈的精神气概,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长期以来,当地各级各部门为保护修缮革命遗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过,不可否认,相比于自然景观游之红火,红色文化游则较为冷清。

红色旅游不旺,应当及时找出原因、找到对策。不久前,电视剧《追风者》的一些主演,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到瑞金打卡,引来排成长龙的游客争着品尝甘甜的红井水,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的为民情怀,兴起了“红都”旅游热。这对于激发红色旅游市场是一个有益的启示——文旅部门在旅游导向上可以创新形式,在宣传推介上需要增强感染力。

发展红色旅游,应当合理规划,形成合力。长期以来,每当节假日旅游旺季,慕名前往武夷山的游客络绎不绝。但由于核心景区容量所限,不少人未能领略“登攀天游、遨游九曲”风光,只得乘兴而来、遗憾而归。倘若把自然景观游和红色文化游融合起来,吸引更多游客青睐,就能有效弥补自然景观容量不足。这对于重温中央苏区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感受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促进革命老区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