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全国主流新媒体瞰西昌城:人文美景让人陶醉

2017-05-16 16:43: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鸿鹏  

东南网5月10日讯(本网记者 李涛)在泸山的山腰上,矗立着世界唯一反映彝族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博物馆前的观景台可以俯瞰山、水、城相连的西昌美景,占地130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城坐落在城市西北部,城楼巍峨,瓮城依旧,十分壮观 ……5月9日,“喜迎党代会 天府新飞跃”全国主流媒体瞰四川大型采访活动的A组30余名记者编辑来到西昌城,领略这个城市的人文风情美景。

博物馆 再现彝族奴隶社会原貌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中国民族学专题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东南郊的泸山北坡。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这里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45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广场上的大型雕塑命名为“凉山之鹰”。博物馆陈列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三大部分:富饶美丽的凉山、历史悠久的民族、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伟大的民主改革。设有8个陈列“序厅”:“社会生产力”、“等级、阶级”、“家支习惯”、“宗教信仰、婚姻家庭、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对奴隶制的斗争”、“民居院”和“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学者观赏后所留下的墨迹”。

老城墙 彰显西昌历史文化魅力

西昌明清古城位于西昌市区西北部,始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 宣德二年砌以砖石,城高三丈,周九里三分。开四座城门,北为建平门与北山相接,西为宁远门临西河,东为安定门有东河,南为大通门,东南为开阔的平坝,且南北、东西相互对称。古城的形状似一把展开的折扇,现存占地面积约130万平方米。目前除宁远门已毁外,其余三座城门尚存。因明代在西昌置建昌卫,所以西昌古城又称建昌卫古城。明建昌卫署设在顺城街,清宁远府署设在府街。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多次培修。城内至今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寺院、古塔、民居、祠堂、古井等古迹。

采访团来到老城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城建筑之南门城楼---大通楼。西昌大通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987年)。经过修整和恢复后,大通门城楼巍峨,瓮城依旧,城碟壮观,是人们怀古颂今,休闲观景的好去处。城楼建于门垛之上,称“大通楼”。

大通楼重檐歇山式大屋顶中式建筑,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楹联诗词,石刻斗都拱,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城门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城楼建筑面积588平方米,城楼设有展厅,常有各类展览向游人开放,还设有舞池、茶楼、观景台。

每逢佳节日,夜晚彩灯映城楼,为西昌市夜景之一。

西昌将建全省唯一渔光一体试点示范项目

下午,采访团来到距离西昌市区20余公里的西溪乡兴国寺水库。这里已搭建起了一排排的光伏发电机架,机架建在水面上,部分水面已建好了鱼池。据了解,这是四川省首个渔光一体试点示范项目,预计投资1.6亿元,项目包含光伏发电、工厂化渔业养殖、有机种植、旅游观光、引领示范等功能。计划将兴国寺水库600余亩水面及周边地区打造为“新能源、新农村、新农业、新旅游、新生活”的渔光一体特色园区。

记者感受:西昌不单只有“邛海”一张名片

搜狐网编辑王谦说,上午领略了邛海湿地的醉人风景,本以为下午的点位会有些无聊。但当我参观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后,顿时被彝族文化所吸引,这个博物馆彰显了古朴典雅的彝族建筑风格。展示了彝族彝族奴隶社会制中所涵盖的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军事、法律、风俗习惯等内容。“翔实而丰富的内容令我惊叹不已。”

浙江在线记者柴燕宏说,西昌城真的很美,邛海湿地只是西昌城的一张生态旅游名片,它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地理美景。“西昌古城墙上的诗文,柱上的楹联琳琅满目,无不诉说着西昌的历史,倾注着文人的一腔情怀。在这极具艺术价值的城楼建筑上,饮上一杯清茶淡水,望着古城区的车水马龙,寻找着心中的一份闲静。大通楼不是一座普通的楼,它是一处具有品位的建筑文化。”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