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11:46:10 作者:刘长锋 来源:福州晚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冯韵
重门上墙匾刻有“百代羹墙”四个大字,两边为“入孝”“出悌”石匾。
宗祠内景。
古朴的木栅栏及古式大灯笼。
牌楼式的门楼。
“一夕轻雷落万丝,霏光浮瓦碧参差。”
在福州风景秀丽的临江小镇螺洲,迷宫般的胡同里,有一座庄严、古朴的祠堂——螺江陈氏宗祠。当人们迈进祠堂的瞬间,仿佛就可以嗅闻到浓郁的书香,感受到一个簪缨家族的传世智慧。
闽都望族的精神家园
陈氏家族崇儒重教,人才济济,负有盛名。明清两代走出进士21人、翰林3人、举人108人,现当代各界名家数百人,堪称闽都名门望族。
螺江陈氏宗祖陈广,明洪武年间从长乐新宁乡陈店迁居这里,衍廿六世。陈氏宗祠原为家庙,系六世祖陈淮始建于明嘉靖后期。清康熙年间由八世祖族长陈继熊组织各房族人将家庙改建为宗祠。清雍正五年,十二世祖进士陈芳楷和族弟进士陈衣德集资再行重修,扩建祖厅、东西厢房。清嘉庆二十四年,“三部尚书”、十四世祖陈若霖进行几次重建,同时将正大厅地面改铺棋盘石,意为后代子孙各自走好人生路。嗣后,十七世祖、曾任宣统帝溥仪师傅的陈宝琛主持对宗祠进行两次修缮,成为现貌。20世纪50年代,宗祠挪作他用,年久失修。到1990年,族人再集资对祠宇进行大修,1993年10月告竣。宗祠现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坐北朝南,栋宇巍峨,布局严谨,用材考究,尽显清代建筑风格。祠属木结构,为三进三天井单层布局,宽20米,深99米,高8.6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壁、祠堂埕、门楼、天井、重门、中天井、正大厅、后天井及后座大礼堂等建筑构成。
簪缨世家的耀眼荣光
祠内一副楹联正是这个簪缨世家的写照:“卅秩登科,官至尚书一品;四代进士,名登翰苑三人。”上联说的是清代陈若霖虚30岁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属从一品官;下联说是陈家连续四代共出6名进士,其中3人供职翰林院。三进的墙上四周挂有各朝代名人牌匾六十多面,还有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为族秀陈篪题“陈篪精神永存”六字和福建省原省领导袁启彤、游德馨等人为陈氏宗祠的题词;还有不少当代名家联句,均书法精妙、意味隽永。
古香古色的宗祠埕前立有双斗旗杆碣,两边墙壁上是一对栩栩如生的浮雕大狮子,祠前的照壁上刻浮雕为麒麟脚踩八宝神器,照壁墙帽下的浮雕则讲述的是郭子仪七子八婿拜寿的故事。
第一进为牌楼式的门楼,穿斗式木构架,悬山屋顶,有四扇三间仪门。牌楼前置古朴的木栅栏,上面挂着一合古式大灯笼。中仪门上面挂着清朝名臣左宗棠题写的“螺江陈氏宗祠”匾额,名臣李鸿章撰楹联曰“冠带今螺渚,诗书古颍川”,名臣张之洞题写的楹联“世系昌鸣凤,仙居相钓螺”则悬于门楼柱上。最前门柱楹联上书“堂宇辉煌重光故里,官箴正直仰慕先贤”,在仪门墙上前后则高悬着“世进士”“南元”“馆元”“解元”“二十一进士”“一百零八举人”等牌匾,令人景仰。
第二进由披榭、天井、重门、边厅组成。重门上墙匾刻有“百代羹墙”四个大字,两边为“入孝”“出悌”石匾;前立有李先念、朱镕基、李岚清等为陈氏族秀陈岱孙书写的贺信和祝寿词的石刻碑。
第三进面积最大,四周是高达1.5米的国公帽风火墙,地上用正方形的块石铺就。台阶都是三层,寓意激励后代子孙依次从秀才、举人、进士步步努力高升。正中是祖殿,祖龛里面置放各世祖灵位牌一千多尊;左上方为始迁祖巨源公的遗像,右上方为本宗族字辈表牌;大厅两侧有厢房,左边为接待室,右边为陈氏资料陈列室。厅前中天井两侧是回廊,两边回廊墙头帽下浮雕,内容是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中间墙帽下浮雕,说的是福、禄、寿三星的故事。三进后厅是旧时演戏的后台小仓库。紧贴其后是现代扩建的礼堂,作为族人听戏、集聚议事、族事宴会厅的场所。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
书香门第的家风家训
螺江陈氏宗祠所在的店前村前山蕴秀色、水漾灵气,素有“仁儒之里”的美誉。明清以来,陈氏家族科举人才辈出,近现代精英比比皆是。这与当地优良的文化教育传统和浓厚的祠堂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
祠内重门墙匾所书的“百代羮”,既喻养育,又喻教育,意要子孙代代记住祖上的养育之恩,重视读书育人。还有许多祠联其实就是家训,如“务存厚道以培家运,勿因小愤而失至亲”“道心精微雅望宏达,才猷通敏学术深纯”等等。
陈若霖任刑部尚书时曾写下“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易得,清白才算一官”。这段话既是他的治家之道,也是他的为官之道,更是他一生廉政爱民的写照。他的身后五代子孙是“世进士”,还有“兄弟父子叔侄同榜进士”“六子科甲”,成为福州人传世佳话。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也让此地风气独特,如坐落在宗祠旁的陈氏族人建的奎光阁,还有不远处的孔庙,几处青瓦红墙相互映照了文脉威仪。
文化名镇的红色音符
螺洲是文化名镇,还曾是光芒四射的“农运中心”和“英烈故里”。在解放战争烽火岁月里,螺洲人民在地下党领导下,积极投入革命活动,农民运动空前高涨,减息减租斗争名闻遐迩,中共福建地下省委联络站和地下党江中水上交通站在这里活动频繁。
螺洲店前村更是红色之村,当年陈氏就有25人参加地下党闹革命,有8名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如今在陈氏宗祠内,专设了螺洲革命斗争纪念室,供后代瞻仰。陪笔者参观的陈天培先生,他的嗣父(叔父)陈本秋是革命烈士,伯父陈本湜是地下党南门区委书记,生父陈本铿和堂叔陈本锜也是地下党。从他那里了解到,陈氏宗祠当年就是地下党一个重要活动点,曾经激扬着热烈的红色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