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正文

连江50万笼“候鸟鲍”从山东返乡

2022-11-28 11:41:26 作者: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冯韵

(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陈成志 新华社记者 周义)

11月25日,在福州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海域,渔民把从运输船上卸下的鲍鱼养殖箱运到渔排上进行挂笼立体放养(无人机照片)。

冬天到了,天上候鸟南归迁徙,而海底鲍鱼也开始了返乡过冬。连日来,连江县50万笼“候鸟鲍”跨越1600多公里,从山东返乡过冬,上演了“南北大迁徙”。

值得一提的是,鲍鱼是福州的优势水产品,新华社和央视也频频聚焦福州鲍鱼产业。

11月25日在福州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海域拍摄的运输船上装载的鲍鱼。

  11月25日在福州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海域拍摄的鲍鱼运输船。

“候鸟鲍”南征北战

连江是中国鲍鱼之乡,全国每三头鲍鱼就有一头来自这里。11月25日上午,连江县苔菉镇后湾码头格外热闹。中新永丰新一批5万笼鲍鱼乘坐“蓝色巨轮”——5000吨级活水运输船,从山东荣成跨越1600多公里,历时多天,顺利抵达连江。

在呼啸的海风和隆隆马达声中,一个个重达7.5公斤的养殖箱被工人们有条不紊地从活水运输船上搬运下来,然后通过渔船运往附近的养殖区进行挂笼立体放养。鲍鱼们将在这里开始下一阶段的生长。

鲍鱼为何要返乡呢?中新永丰负责人吴永寿告诉记者,鲍鱼对海域水温要求极为苛刻,要求保持在15℃至25℃之间,否则极易死亡。为提高养殖成活率,拓展养殖空间,连江这些年采取了“南鲍北养”的鲍鱼养殖方式,即每年4月份将鲍鱼运送至山东荣成避暑,等11月份时,再运回到家乡海域过冬,如此往复,直至鲍鱼长成。

然而,“南鲍北养”并非一帆风顺。吴永寿回忆说,他们曾尝试过汽车运输,但成本过高,也尝试过渔船运输,但死亡率达10%。为此,他们投资3000多万元配置了两艘全国最大、设备先进的5000吨级活鲍鱼专业运输船。运输船可直接引入海水,配置了先进的喷淋式供水系统,保证含氧量高于平常,从而将运输途中的鲍鱼死亡率降至零,为鲍鱼“南北大迁徙”打造了“海上房车”。

“我们本次从山东荣成运回了375吨鲍鱼。”中新永丰管理人员吴章瑜告诉记者,在6个多月的“避暑之旅”中,鲍鱼个头明显变大,成活率也显著提升。据统计,此次返乡的连江“候鸟鲍”达50万笼、约3750吨。

“通过这种‘候鸟式’的养殖方法,可以规避因为气温变化而导致鲍鱼死亡的风险以及台风、赤潮等灾害带来的影响,因此确保鲍鱼全年进行生长。”吴永寿说,“南鲍北养”鲍鱼生长速度加快,品质好于常规养殖,在口感上也会更加爽滑。

目前,中新永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鲍鱼养殖企业,连江也成为福建规模最大的“南鲍北养”养殖基地,产量占整个“南鲍北养”市场的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高鲍鱼品质,吴永寿还为鲍鱼打造了“深海豪宅”——全国最大的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该平台可一次性投放300多万尾鲍鱼苗,具有风力发电和24小时远程水文监测、自动增氧等“黑科技”,并将养殖空间从200米的近海区域向3公里外的外海迈进,实现了鲍鱼生态化、智能化、机械化养殖。

“南鲍北养”以及深远海养殖模式还获得新华社点赞。11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以《福建:深远海养殖平台助力渔业现代化振兴》为题进行了报道。此外,央视财经频道近日也以《海浪里飞出致富歌》为题报道了连江鲍鱼产业。

“出海鲍”东拓西进

而在相邻的马尾,国内最大的佛跳墙品牌生产商海文铭有近50万份鲍鱼预制菜以及佛跳墙产品“出海”,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佛跳墙有“闽菜之王”的美誉,鲍鱼是其重要原料。

目前,预制菜已成鲍鱼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今年“双11”,海文铭在京东预制菜品类销售成交额名列第一,产品包括佛跳墙、鲍鱼花椒鸡等。

担任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执行会长的吴永寿告诉记者,长期以来,鲍鱼作为高档海鲜,八成进入酒店餐饮业,只有两成进入寻常百姓家。

吴永寿认为,鲍鱼产业要高质量发展,要进军鲍鱼深加工及预制菜市场,如推出鲍鱼面及红烧、清汤、即食系列鲍鱼产品,让更多市民以及海外侨胞也都能吃上鲍鱼。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普通大小鲍鱼价格在每公斤100元左右,300克以上的鲍鱼价格约为每公斤300元,500克以上的鲍鱼价格约为每公斤600元。

为提高鲍鱼附加值,延伸鲍鱼产业链,以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鲍鱼加工企业,从被人丢弃的鲍鱼内脏中提取天然牛磺酸、鲍鱼肽,从废弃的鲍鱼壳中提取珍珠粉、中药材,实现变废为宝,让鲍鱼的利用率从不足40%提升到80%,也让鲍鱼身价倍增。

更多>>人物志
更多>>专题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