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正文

千年侯官 文脉悠长

2022-11-16 11:56:49 作者:谭湘竹 林奕婷 林双伟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冯韵

侯官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晚清风流数侯官”。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是侯官人。

历史文脉绵延不断,进入新时代,侯德榜、侯虞钧“伯侄双院士”,庄巧生、庄文颖“父女双院士”也都来自侯官。

侯官,由来何处,为什么会走出这么多历史文化名人?侯官为什么会成为闽人智慧高地?带着这些“为什么”,我们寻觅侯官的历史,把问号一一拉直。

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科创中心。记者 林双伟 摄

晚清风流数侯官

当中华大地的天边绽开现代化的曙光,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在其中格外闪耀。

翻阅严复曾留下的文章书笺,时常可见“侯官严复”的落款。侯官,对严复有着怎样的意义?

“不返阳岐廿载强”,在北洋水师学堂当了20年校长后,严复以诗寄怀。诗中的“阳岐”(今属福州市盖山镇)就位于古侯官县,严复经常将侯官——这个令他20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署在自己的名字之前。

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是从侯官走出的伟人。林则徐一出生,其父在罗氏试馆里教书。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少年林则徐就积累了一定的学识。在林则徐考上功名即将进京就职时,父亲交代他“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这也成就了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品格。

后来,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启发了洋务运动,因此诞生了福州船政局,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包括严复在内的一大批军事、科技、思想、外交人才。

若说福州船政局是中国海军梦的启航之地,侯官可以说是近代海军将士的摇篮。这个拥有昙石山文化的地方,早在5000年前就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海洋文化,百年前又培养出了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乃至首任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他们生于侯官,一生向海,为了“海防自强”而赴汤蹈火。

千年文脉育栋梁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介绍,侯官县建治有2000多年。最早,由秦国设置了闽中郡并冶县,又称东冶。到了汉朝,在冶县设置东部侯官都尉,侯官作为军事机构和职官称谓,初现于历史。一直到建安元年(196年),侯官才作为县治的名称,治今天的福州市。

从此以后,县治沿革,都少不了侯官的身影。这片土地,沉淀了千年历史文脉。

侯官一直是八闽科举大县之一,学风在宋代盛极一时。诗曰:“城里人家半读书”“学校未尝虚里巷”“十万人家半封侯”,用于形容侯官教育与科举盛况,再恰当不过了。

明清时期,侯官学风更是浓厚,有鳌峰书院、泉山书院、养心书院、望云书院等,其中鳌峰书院是全省首屈一指的著名书院,倡行“经世致用”,培养出林则徐、梁章钜等一批杰出人才。

自五代至清朝,侯官作为省城倚郭之县,中科第者尤众,有“科举之城”的美誉。在旧时科举制度下,侯官考取进士的就有2656人,在福建占比达24.5%,其中状元有11人、武状元8人。

侯官学子尚文,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也是为了家国的使命。

侯官儿女多热血。“八山一水一分田”和临江向海的地理位置,令侯官人勇于向外开拓,较早地接触到了西方文化,见证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他们还见到了外夷的入侵,由此催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正如福建开放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教授何绵山所言:“近代侯官文化(即福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如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与生俱来的使命感,渴望通过变革使祖国强大等。”

院士“双子星”

1913年,闽县与侯官两县撤并,改称闽侯府,次年改名闽侯县。建置后,闽侯县为福建省府所在地,是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6年,闽侯县划出部分区域(现福州城区)设置福州市。1970年,闽侯县城自螺洲镇迁至甘蔗镇,此后县域基本保持不变,且隶属于福州市。

虽然古侯官已不复存在,但侯官文化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从晚清越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这里走出无数有识之士,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就是浓厚的家国情怀。

生于1890年的侯德榜,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192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10月回国。1932年,他用英文撰写《纯碱制造》一书,首次将制碱技术公布于世,打破了帝国主义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垄断,为中外化工学者所共仰。1955年,他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和华罗庚、竺可桢、茅以升等人一样,成为我国第一批院士。

侯德榜的侄子侯虞钧,1947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工硕士,1956年回国后长期从事化工工程、化工热力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此外,侯官还走出了庄巧生、庄文颖“父女双院士”,唐仲璋、唐崇惕“父女双院士”。

庄巧生是中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在麦田里守望了近70年,先后主持育成20多个高产抗病早熟冬小麦新品种,指导育成中麦175和中麦895等10个优质新品种,累计推广约4亿亩,为国人吃饱、吃好操劳了大半生。

庄文颖是我国著名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她一心一意投身于真菌学研究,至今已近半个世纪。

院士“双子星”成就了闽侯的一段佳话。新中国成立以来,闽侯先后走出17位院士,这也成为古侯官学风兴盛不绝的有力证明。

千年侯官新姿态

闽侯上街镇侯官村,1000多年前是侯官县治所在地。“侯官县”如今随着建治的更迭而成为历史,但在闽江之畔的侯官村依然存留当年千帆掠影的辉煌。

旧时,但凡往福州西行的船都要在古码头靠泊运载货物和旅客,当时商业十分繁荣,街市林立。如今,村中还有上市、中市、下市等地名。

侯官渡口不远处的镇国宝塔和城隍庙,正是昔日繁华的见证者。镇国宝塔始建于唐武德年间,为的是镇水患、保一方平安。

时光延续千年,在镇国宝塔的见证下,作为“八闽首邑”的闽侯科教正兴。22所省市属大中专院校落地在闽侯县域的福州大学城内,20多万青年学生齐聚于此,汇聚青春的磅礴力量。

为了激发大学城的智慧,闽侯县不断提升大学城的相关配套,“一校一案”助力大学城用电升级;创业南路、高新二路等多条道路竣工,大学城路网进一步完善;开展文化艺术演出、体育运动赛事、人才招聘活动等共计40余场,不断拓展空间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打造“服务师生、服务群众”的共建共享大平台。

借助大学城的智慧,闽侯县深入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鼓励企业与社会资本、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中试车间、实训基地,并打造“科创总部”,整合大数据科学园、侯官均和智能小镇等科创载体,“一片多点”建设科创走廊。目前,科创中心全面建成,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整体入驻。闽侯还与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共建研发平台,已经进驻福大紫金氢能、鹭燕医药等团队和企业34家。

高校聚集成城,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福州大学城正在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城中拔节生长。

一旁的闽江,川流不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古老的“侯官”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璀璨未来。(记者 谭湘竹 林奕婷)

更多>>人物志
更多>>专题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