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17:26:49 作者:陈澜清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冯韵
平潭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回溯历史,岚岛大地上留下了“六次沦陷六次光复”“两次武装解放”等光辉历史,一个个令人动容的红色故事还在市民、游客口中传颂……
日前,记者打开红色革命乡村的路线图,寻访打卡,再一次体验火热的“红色游”,追寻红色记忆,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路线1:
红色英雄耀“天山”
天山村位于北厝,毗邻金井新城。这里不仅有风光旖旎的山居环境、石厝景观,还有富有人文底蕴的卧龙山房,以及大面积的农田风光。而这一切,因为革命烈士林慕曾的动人故事,更显动人。
林慕曾是平潭著名革命烈士,曾任闽中沿海抗日突击队队长。据中共平潭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平潭英烈》等书记载,林慕曾是有名的“神枪手”和英勇善战的杰出指挥员。在革命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精确射击,屡建奇功。1945年2月7日,林慕曾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县城,时年31岁。1956年11月,林慕曾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如今,修葺一新的林慕曾故居被改造成为“林慕曾烈士纪念馆”,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最引人注意的是大厅中间立的两根立柱,上面刻着一幅林慕曾烈士在慷慨就义时写下的对联——“杀首足千秋,炎黄民族应有恨;伤心唯一事,白发老母更何依”,如今读起仍可感受到林慕曾烈士心念母亲、无惧死亡的大无畏精神。
在纪念馆内,记者见到了林慕曾烈士生前使用的家具——一个高脚柜、书桌和方形箱柜等物品。经过岁月的洗礼,家具表面的砖红色漆面变得斑驳不堪,书桌上放置一盏银灰色的马灯。
林慕曾故居也是卧云山房所在地。据《平潭县志·名胜志》等史料记载,卧云山房建于清代,与当时南安“洞天书舍”、任厝“海天书舍”并称为平潭下山“三大书院”,闻名遐迩。
路线2:
红旗不倒在“裕藩”
裕藩村原名盘团村,是为纪念平潭地下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与革命武装的创建者周裕藩而更名。1944年8月,周裕藩、徐兴组在家乡建立中共大富地区党的基层组织,这个党组织是平潭最早成立的党基层组织。这个“红色不倒”的地下党支部为平潭夺取抗日救亡及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
漫步在村子的主干道,两侧石厝的彩绘墙格外引人注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标语写满了彩绘墙,“天安门广场”“万里长城”“雷锋”等卡通漫画十分吸睛。
近年来,村部聘请专人围绕红色革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进行设计创作。现在彩绘墙为这座古朴小渔村增添了青春和活力,许多村民都说老渔村越变越美了。
为了方便村民出行和渔民货车进出,近年来,裕藩村积极争取资金,修建马路,建设公厕与活动场所。如今村容村貌改变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渔业产业也在发力,村民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路线3:
红色光辉照“国彩”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白青乡国彩村,拥有洁净柔软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和成片的风车田,旖旎的景色吸引游客和民宿经营者纷至沓来。这里,诞生了吴国彩、吴章合等革命烈士,作为革命老区基点村,国彩村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历久弥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融入每个“国彩人”的血液中。
国彩村原称北盾、北党,1948年改称伯塘,解放后为纪念吴国彩烈士,改名国彩村。
行走在国彩村,处处都能感受到红色印记。国彩村村部和国彩村幸福院屋顶飘扬着五星红旗,玉带溪上的石桥刻着连心桥、爱心桥和和谐桥等字样。沿路上,可以看见红军战士主题的彩绘墙壁、修葺一新的吴国彩故居……悄悄讲述着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革命战争时期,国彩村涌现了许多英雄儿女,他们前赴后继,投身于革命激流之中。当时,全村群众争先为革命做贡献,捐物捐资,筑炮台、造大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展现了极高的革命热情和牺牲精神……
来到国彩村村部的旧电影院,一面“红色历史墙”生动描绘了国彩儿女舍身参加革命的光辉事迹。这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奠基的国彩影剧院,设有近千人的座位,是当时平潭唯一的一座电影院。经过修缮改造,如今这座影剧院已成为党员、村民的活动场所,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平日里,这里还会播放关于红色革命主题的老电影,供村民、游客免费观看。如今,这座影剧院还成为实验区开展党日活动,接受红色主题教育的重要场地。
沿着国彩村的一条盘山村道行走至半山腰,可以远眺国彩村全景,一栋栋青石红瓦的古石厝鳞次栉比,掩映在葱茏绿意中,还有几栋新建的现代化楼房点缀其间。有的村民悠闲地在石厝间的小巷子里散步,有的忙于修缮村道路面,一片古朴祥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路线4:
红色火种燃“看澳”
看澳村位于苏澳南端,三面环山,村落面海。历代村民,勤于开基创业。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平潭人民游击队支部在这里成立,燃起了革命的燎原之势。这片红色热土,镌刻着无数平潭革命先烈的历史烙印。
1948年,打响了解放平潭的战斗号角。看澳村民在平潭人民游击队队长高飞引领下,一呼百应,全数参战,他们挖地洞、筑暗堡、造土炮、打钢刀、集粮草,大户捐银圆、小户捐丁香鱼,为游击队购置枪支弹药;利用渔船成立海上交通线,接送游击队干部出入平潭,成为革命时期的重要力量……1950年,看澳村被确定为平潭重点革命老区基点村。
行走在看澳村,除了古朴的老石厝,还有很多现代的小楼房。在澳船厂,还未到进门就能听到机器的阵阵轰鸣声。码头边,一艘艘运输船停泊在岸边,十分壮观。
看澳村西南为旅游码头,来到此地,就看到著名国家级旅游景区——石牌洋景区,这里的海蚀地貌景观堪称一绝,也被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步入景区,天地蛋、鲤鱼山等特色奇观让人拍案称奇,流连忘返。
路线5:
红色血脉传“渔限”
渔限村位于大练岛西部,距离城区车程约30分钟。车子在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行驶,拐入通往大练岛的匝道口,不远处,刻着“渔限村”红色大字的石碑屹立在村口,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革命意义的红色村落就在眼前。这里诞生过杨孟增和杨乃雨、杨基德、杨宗亨、杨乃秉等“革命”五老,还有杨大美、杨国忠和杨长做等三名烈士。
漫步渔限村,古厝林立,绿树成荫,所见到的村中老少,笑脸相迎,处处呈现出一幅美丽祥和的场景。作为革命老区基点村,这里随处可见红色革命印记,比如:杨氏祠堂、红色革命纪念亭、渔限党建文化广场……这些红色印记,激励着一代代渔限村村民爱国奉献、建设家乡。
“渔樵英烈千秋颂限量海山万代歌”,杨氏祠堂边,这座红色革命纪念亭上的这副楹联引人注意。五角飞檐的纪念亭里,立着一块“革命老区基点村”的长方形石碑,碑上还有“1989年福州市人民政府确定渔限村为革命老区基点村”“2017年福建省旅游局在此建亭立碑”等字样。
如今,笔直的福平高铁横亘大练岛上空,为渔限村架起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村内,红瓦黄墙的砖石古石厝鳞次栉比,见证了渔限村的革命历史,也成为村民们心中缅怀祖先的念想。
作为革命老区,渔限村正努力挖掘红色资源,抢抓发展机遇,融入特色饮食、特色文化,连接主题民宿与海滩风景,逐步完善打造渔限村旅游基地重要的基础环节,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扎实基础。(记者 陈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