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8 11:02:53 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任编辑:张鸿鹏
近日,福建省政府官网正式对外发布,批复同意南平市旅游局、宁德市旅游局、龙岩市旅游局、漳州市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仍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据悉,此次全省四个设区市旅游局同时获批更名“旅发委”,标志着福建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新兴主导产业加以培育。省委书记尤权去年2月带队深入三明市泰宁县专题调研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旅游、文化、信息等新消费热点势头迅猛,休闲养生、生态旅游等新服务模式快速发展,今年新年伊始就对全省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福建旅游这篇大文章。省长于伟国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亲自研究推动实施“放心游福建”旅游服务承诺、设立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筹建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等重点工作。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福建省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年。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成立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配合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集团等单位尽快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基金投向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做大做强旅游龙头企业等重点领域。着力推广公共服务领域旅游基础设施PPP合作模式。继续推动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业界专家就此评价说,改设旅发委是当前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的必然趋势。更名后将由之前的“行业管理”变为“综合协调”,旅发委不再只是单一的旅游行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了,而是统领全局、协调发展旅游行业,参与制定规划和统筹工作。“旅游局”到“旅发委”,名字变更的背后将是机构人员、职责权限等方面的实质性调整。改革后除旅游局原有职能不变外,综合协调职能将进一步增强,这些都适应了旅游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趋势。 据了解,目前,全国省(区)级旅游局更名为“旅发委”的至少有海南、北京、云南、广西、西藏、湖北、河北、四川、黑龙江、贵州、甘肃、山东等省。2015年,国家旅游局对先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省区给予1000万元奖励,予以政策倾斜,还特别在有关旅游重大活动和建设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福建省旅游局局长吴贤德表示,全省旅游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尤权书记和于伟国省长的最新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十三五”旅游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全省景区景点,加快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着力实施《关于推进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全域生态旅游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铺开24个市县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省域即景区、景区即省域”的发展理念和“旅游规划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面融合、旅游要素全域配套、旅游设施全面提升、旅游营销全方位推进、市场治理全省联动、旅游改革全面创新、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带动和引领全省从“景区旅游”向“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兴主导产业,推动“清新福建”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全域旅游书记谈 集点连线汇面,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武平县委书记 陈厦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经济欠发达、产业转型较慢,但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的武平来说,更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走转型创新、绿色发展之路,以发展全域旅游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清新福建·养生武平”,在文旅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中实现旅游富民。 坚定实施“旅游富民”战略 在武平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武平作出了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民战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定不移发展全域旅游,推动城乡景区化、景区全域化,带动涉旅主要产业、关联产业、衍生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为更好地推动全域旅游,武平专门制定出台《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加快实施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制定《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同时,成立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乡镇旅游办,有效推进属地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武平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点线面推进旅游全域化 为了推进全域旅游,武平把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统筹规划,以景区打造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集点、连线、汇面,形成以梁野山创5A级景区为龙头,各景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让武平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 集点——抓住梁野山这个龙头。我县启动了创梁野山5A级景区提升工程,规划建设3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亿元。目前完成投资2.4亿元,重点项目进展有序。与此同时,以创建梁野山5A级景区、客都汇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核心,打造梁野山下云礤、园丁、尧禄、东云、东岗等“五朵金花”,建设“梁野山上生态引领,梁野山下产城融合;武平城里商贸开花,武平城外农耕文化;山上山下风景如画,城里城外宜居宜业”的田园诗歌之城,致力把试验区打造成为武平“新会客厅”。 连线——打造多元景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定光佛祖庙、中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狮子山、白水寨、兴贤坊历史文化街区、刘亚楼将军故居等精美景区,规划旅游精品线路。目前,武平正实施总投资2.8亿元的定光佛祖庙提升工程,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中山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规划建设全省唯一一个跨省流域、总面积达1500多公顷的中山河湿地公园,加快推动与广东五子石景区毗邻的下坝狮子山景区建设项目,力争2年内创建国家4A级景区,形成与梁野山南北遥相呼应的格局。 汇面——发展乡村旅游。启动城厢镇、中山镇、岩前镇等特色小镇、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以及云礤村、阳民村、湘洋村等省级乡村旅游休闲特色村创建工作,加快推进高书村等15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2016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投入9600万元,评选出首届“十大美丽乡村”。 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武平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融合、催化、集成作用,做好“旅游+”文章,为涉旅主要行业、关联行业、衍生行业插上“旅游”的翅膀,实现旅游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联动发展。 ——“旅游+文化”。挖掘武平独特的“上刀山下火海”民间绝技、定光佛、何仙姑、武平汉剧、百家姓古镇等客家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文化节庆、文化产品、文化演艺、文化街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森林人家、旅游民宿等旅游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森林人家”45家,其中省林业厅授牌“森林人家”37家,城厢镇云礤村森林人家被评定为“三星级森林人家”。 ——“旅游+养生”。结合“养生福地·清新武平”品牌塑造,充分发挥武平“天然氧吧”“长寿之乡”等优势,以生态养生、药膳饮食养生为重点,建设一批养生示范基地,打造养生养老旅游产品。 ——“旅游+商务”。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加大绿茶、灵芝、金线莲“武平三宝”,以及猪胆干、富贵籽、象洞鸡、铁皮石斛等优质农副产品、文化商品、特色美食等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旅游+体育”。通过建设环城快速通道、环梁野山旅游公路等项目,促进城区、景区、园区和“五朵金花”的互联互通,打造环梁野山国际山地越野赛、山地越野自行车赛等新兴旅游产品。加快建设总投资4.2亿元,集体育竞技、教研培训、商务接待、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公园项目,为城区居民健身休闲提供更好的条件。
全域发力,打造山海休闲旅游目的地 □福鼎市委书记 刘振辉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不仅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和福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相一致。我认为,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就是空间环境应当实现全域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应当实现全域化旅游融合。作为全域旅游省级示范市(县),我们将围绕建设生态滨海旅游城市,将整个福鼎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发挥旅游业的服务业主导地位和三次产业融合功能,打造具有更高知名度的山海休闲旅游目的地,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综合性支柱产业。 规划先行,完善体制机制 福鼎地处闽浙沿海中心区位,素有福建“北大门”和“闽浙门户”之称,拥有以太姥山为中心的“山、海、川、岛”及众多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框架,拥有很好的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发展全域生态旅游的条件。 近年来,福鼎主动融入全省创建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和建设“清新福建”,以《福鼎市旅游目的地体系规划》为引领,加快推进“多规合一”,优化空间布局,统一规划、整体打造,让各个旅游“点”串成“线”,形成“一心两区两带”旅游产业格局,即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山海岛旅游产业发展区、茶乡山村旅游产业发展区、沙埕湾海上休闲带和104国道田园乡村旅游带,实现旅游产业的全域覆盖。重点规划建设好以福鼎美食、城市休闲、住宿餐饮业为主的铁锵滨海旅游城,建设全市旅游大本营。 同时,树立大产业、大旅游的观念,组建专家顾问团,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进一步理顺景区行政管理和经营体制,做大做强太姥山旅游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力争“十三五”末上市;鼓励和支持非旅企业、非公企业参与发展旅游业,培育和形成一批旅游龙头骨干企业。在市财政每年1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专项资金,加大全域生态旅游投入。强力推进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推广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和营运。要抓好与省旅游集团、省旅投公司合作开发嵛山岛、太姥山房车旅游小镇以及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对接引进嵛山岛邮轮码头项目,创新发展滨海度假、邮轮游艇等新业态。 挖掘特色,推动产业融合 福鼎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茶文化之乡,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太姥文化、美食文化、茶文化等源远流长。福鼎将对系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和产品。建设福鼎饼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文创基地,组建福鼎民俗文化演艺团体,推出一批地方民俗表演节目。坚持城市形象宣传、旅游线路推广及旅游产品促销相结合,通过承办第七届宁德文化旅游节,持续举办好乡村农事节庆和文化民俗活动,以及山地自行车、公开水域游泳、帆船等旅游体育活动,进一步彰显福鼎旅游魅力。 同时,坚持以旅游为主导,加快旅游业与工业、农业、茶业、渔业、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新型旅游业态。重点完善小白鹭、牛郎岗等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开展核电工业观光科普旅游。鼓励发展休闲农庄、白茶庄园、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等旅游休闲项目,推广赤溪乡村旅游“1+N”模式,加快建设34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推动现有6条乡村旅游主题线路提档升级,并再建1至2条乡村旅游景观带,促进城乡旅游和谐互动。 完善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近年来,福鼎积极实施旅游休闲消费升级工程,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水平。推进交通先行工程,组织实施嵛山环岛旅游公路、环晴川湾——敏灶湾旅游公路、白茶国家农业公园旅游道路等建设;鼓励发展星级酒店、度假酒店、主题酒店、乡村民宿等,提升住宿接待水平;引导福鼎白茶、槟榔芋等地方特产和手工制作品等进行旅游商品创意开发、品牌推广,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培育福鼎美食品牌,打造石湖小区美食一条街,完善景区景点游客服务中心、购物、运输、公厕等服务配套,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旅游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
夯实滨海亚高原全域生态旅游支柱产业 □周宁县委书记 包江苏 近年来,周宁积极融入省市“大旅游”圈,围绕“滨海亚高原生态旅游县”建设定位,围绕“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发展模式,上下一心、全力作为,致力打造“生态康养”“四季宜游”全域旅游品牌。2016年,全县旅游业总产值5.18亿元,同比增长11.1%,游客接待量达到82.3万人次,直接带动3400人就业,人均增收1160元,全域生态旅游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 坚持规划先行,捋清脉络、整合资源周宁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毗邻宁德福鼎太姥山、白云山和世界级天然良港三都澳,生态气候得天独厚,山水秀美、钟灵毓秀,素有“高山明珠”之美誉,是华东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避暑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针对周宁县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零散、不成体系的产业状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规划环节入手,专门聘请上海、成都等地专家,高标准编制《周宁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有效整合资源,制定了“两心、四区、一轴、一环”的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即依托城区西部鲤鱼溪小镇建设县级游客中心和咸村高铁站建设旅游集散副中心,打造中部环城游憩区、北部高山湖泊度假区、南部农业宗教文化区和西部峡谷观光探险区;依托新交通格局形成纵三线旅游轴,串联构建旅游大环线,形成全覆盖、全渗透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当前,周宁正以规划为引领,努力将资源变资产变资本,包括整合各类资源,挂牌开发总投资5亿元的芹山湖度假区芹山组团项目;与省旅游集团合作开发总投资5亿元的鲤鱼溪旅游小镇项目;依托城区西部良好生态自然资源,与省建工集团合作开发总投资7.7亿元的特色小镇项目等,为周宁旅游新一轮发展打开局面。 突出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谋划、推进一批项目,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在交通路网建设上,实施农村道路提级改造和绿化提升211公里;分期分批推进农村道路建设,2017年将实施项目18个,总长103公里,实现县内半小时“交通圈”。在景区景点建设上,将持续实施九龙漈·鲤鱼溪提升工程,争创国家5A级景区、争取鲤鱼溪·九龙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尽早获批,陈峭景区提升创4A,完善“世界地质公园—周宁园区”创园工作并开园。同时,充分挖掘特色小吃,鼓励引导群众从事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传统手工艺、民间土菜、乡村美食等产业,把要素补齐、把基础打牢。 同时,积极推动“旅游+”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相通互融,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带动一二三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一批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旅游演艺产品等文化旅游产品。积极打造一批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水利风景区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全县已建成上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高盛蓝莓采摘基地、玛坑万亩茶园休闲摄影基地、礼门立兹曼茶博园等一批集休闲观光、科普认知、摄影写生、采摘垂钓和特色产品购物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有效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创新工作机制,释放活力、增强动力坚持以改革的思维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激发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活力与动力。整合县旅游局和县景区管委会,成立“周宁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由政府直属部门升格为政府组成部门,使管辖范围扩大、管理视角提升、职能权力升级,更加有效地整合部门力量,化解难题、推动建设。 着眼于全县旅游资源市场化开发、融合式发展,成立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全方位创设交流与合作平台,成立烹饪、民宿、旅游产品、民俗文化等各类协会,调动大众融入参与全域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尤其注重吸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陈峭3A级景区、苏家山旅游特色村、溪口峡谷漂流等项目都是由在外打拼的经济能人回乡出资建设,实现域内外经济良性互动,有效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顺应发展需求,突出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致力在九龙漈、鲤鱼溪等重点景区探索实践智慧管理与运营,努力实现全域化的“掌上周宁”智慧旅游系统。同时,统筹扶贫政策资金,因地制宜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程,着力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乡村旅游,如后洋村的黄振芳林场和村庄观光、苏家山村的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云门村畲乡特色村寨旅游等,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业,使众多贫困户在旅游发展中增收入、得实惠。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