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4 17:58:40 来源:海峡导报 责任编辑:张鸿鹏
每逢节假日,鼓浪屿、曾厝垵、厦大、中山路等热门景点和商圈都会出现“人山人海”的状况。 对于游客们来厦门必去的一些景点今后的发展等,在党代会上,十一届市委工作报告也有提及。市委书记裴金佳在报告中说,要大力保护风景名胜、风貌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强化鼓浪屿综合整治与保护管理,加快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提升,延续城市文脉,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厦门旅游产业如何转型发展,也引起了党代表们的关注和热议。 升级 解决家庭旅馆面临的法律空白点 很多来厦门旅游的年轻人都会恋上厦门的家庭旅馆。从鼓浪屿到曾厝垵,再到环岛路一带,甚至到海沧的嵩屿码头周边,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家庭旅馆越来越多。 代表李祖光是滨海街道党工委书记,他介绍说,在滨海街道除了曾厝垵之外,塔头、黄厝等也聚集了大量的家庭旅馆,在滨海街道就有800多家的家庭旅馆,但这些在规范方面都存在着空白。 “这么多家庭旅馆要取缔也不现实,不取缔的话,怎么规范是个问题。”李祖光介绍说,像台风来临的时候,他们就组织对家庭旅馆进行转移,但在转移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一些问题。 代表游文昌是思明区委书记,同时也是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他说,厦门的家庭旅馆发展很快,但却面临着法律空白点。他建议,要对家庭旅馆进行规范,要让家庭旅馆形成新的业态,就有必要出台规范制度进行规范。 大量的游客涌入曾厝垵等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李祖光提供了一组数据,在国庆节期间共有50万的游客涌入曾厝垵,最高峰时日游客量达到了10万人次。李祖光说,曾厝垵已经成为厦门旅游的新地标,但是从曾厝垵到环岛路的沙滩,只有一座天桥。这个唯一的通道人流量非常大,形成了安全隐患。 李祖光呼吁要防患未然,防止踩踏事件等的发生,他建议要打造曾厝垵通往海边的第二通道,缓解拥堵问题。与此同时,李祖光还建议说,由于大量游客涌入,给环岛路带去了巨大的交通压力,像曾厝垵一带交通拥堵非常厉害,建议相关部门要对曾厝垵一带的交通进行统一的编制规划等。 在李祖光看来,环岛路目前还不是很适应厦门旅游城市发展需要的要求,建议相关部门要对有关机制进一步理顺以及对环岛路的功能重新进行规划等,要正视环岛路的旅游功能要求,对环岛路进行提升等,满足旅游品质的需求。 转型 乡村特色旅游项目闽南味要更浓 代表宋淑敏认为,报告中描绘了今后厦门海陆空地铁各方面交通便利的蓝图,应该围绕着这一交通元素,打造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比如翔安机场建设就是一个机遇。”宋淑敏说,在大嶝岛上开发民宿及高端酒店,并且注意保持美丽乡村的特色,再加上文化遗址,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对岛内旅游人群的分流。再通过吸引商业项目入驻,进一步聚集人气。 宋淑敏说,要把机场周边旅游配套深度开发,辅以商贸业,只要特色明显,就有机会留宿住来厦游客,这样地方才可以赚到钱。 对当地的海域退养渔民等,也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宋淑敏认为,目前很多乡村农民或渔民因为项目建设,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如果离开原来的地方去打工会不适应。应该通过就地发展乡村旅游,体现当地乡土特色,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这个应该提前布局,和项目建设同步进行。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代表陈清渊的赞同。他认为,失地农民很多缺少技术含量,文化水平也普遍较低,这样的情况下,乡村旅游对他们是最好上手的再就业方式。 陈清渊认为,目前厦门的旅游业最缺乏的,就是民俗风情内容。“农村房屋可以修旧如旧,开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形成更多有文化底蕴的农村。”陈清渊说,厦门土地面积比较小,一有空地就做房地产、工业园区,而农村剩下的不多,新房子又盖得没特色,文化的积淀也不足,这也是造成目前旅游业闽南文化较缺乏的原因之一。 【代表声音】 重点解决高峰期市民出行难 公共交通,关系到每个人的出行便利。林荣生代表是厦门公交集团总经理,他认为发达便利的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目标,今后交通部门要围绕老百姓出行需求,不断提升服务。 其中,未来将在社区公交、公交专线、定制公交、高峰区间专线、夜间公交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针对保障房、工业区新区等的建设,根据需求开通相应的公交线路,比如下一步目标,就是提高岛外和湖里五缘湾片区公交覆盖率,并且重点解决高峰期市民出行难的状况。 从绿色环保角度,目前公交车中新能源电动车的覆盖率已经达到40%,到2020年要达到80%以上,推动绿色环保出行。 实施“名校出岛”战略 尽管厦门岛外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厦门岛内外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优势教育资源多数集中在岛内。 在厦门,有一个现象就是,不少市民在岛外居住,但是,挤破头了想把小孩放在岛内的学校读书。 如何缩小岛内外教育差距,使厦门岛内外教育均衡发展?这个问题,在今年的党代会上,也引起了很多党代表的关注。 其中,多数党代表认为,岛外可以吃岛内现成的“蛋糕”,将岛内教育资源引出岛外。 吕参军代表建议,厦门要大力推进“名校出岛”战略,提高岛外教育水平,同时,应该加强岛外医院建设,进一步推进岛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学校操场下“藏”车库如何? 近年来,随着厦门机动车数量的剧增,厦门的交通压力也日渐增大,其中,尤其是停车问题尤为突出。 在很多有车一族看来,出门停车难已经是交通出行最为困扰的问题。而尽管厦门近年来也一直在增加停车场的数量,但是,也难以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那么,如何解决厦门的停车难问题?有党代表提出,全市不妨学学厦大。厦大对演武运动场进行升级改造,并打造了可容纳大量车辆的停车场。 陈国财代表就建议,厦门可以探索在学校操场建设地下停车库。厦门全市操场多,如果在操场下建停车库,可以大大缓解停车难问题。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