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正文

千年闽都文韵长 有福之州旅潮涌

2025-11-06 17:50:21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谭佩  

千年闽都文韵长 有福之州旅潮涌

福州市深度推动文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福州日报11月6日讯(记者 燕晓)从三坊七巷的“三条簪”非遗体验到船政文化城的沉浸式演出,从古厝新生的文艺空间到博物馆的数字漫游之旅……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期间福州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一条主线。福州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将文化旅游业打造为支柱产业,建设文化强市与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2024年,福州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同比增长13.6%。如今,在这片有福之地,游客不仅欣赏自然风光,更在旅途中感知文化、融入民俗,真切感受这座千年名城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三坊七巷内的沉浸式表演吸引许多游客驻足观看。记者 林双伟 摄

以文塑旅 旅途焕彩

金秋十月,第五届烟台山文化艺术季将整个烟台山街区打造成开放式美术馆,户外装置艺术与百年老建筑相得益彰。“艺术已经完全融入了街区的肌理!”来自上海的摄影师张先生一边捕捉光影,一边赞叹道。国庆中秋假期里,烟台山客流量达92.2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成为展现福州文艺气质的重要窗口。

“十四五”以来,福州通过场景、文化与体验的紧密结合,让旅游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节庆旅游到非遗手作体验,再到“为展赴城”(指因特定展览活动而专程前往某城市)的新风尚,富含文化底蕴的旅游新业态持续“出圈”,精准契合游客需求。

传统非遗的创新演绎,更让旅途有了深层文化共鸣。在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剧场,互动式闽剧《三山旧梦》让年轻游客曾凡眼前一亮:“没想到闽剧能这么时尚!”该剧音乐总监陈强带领团队保留《茉莉花》《叹四季》等传统曲牌原有韵律,融入现代编曲手法,让老戏迷能品出传统韵味、新观众也觉悦耳动人。

烟台山景区。记者 林双伟 摄

以旅彰文 文化可感

10月1日清晨,五一广场上人群聚集,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此参加升旗仪式。“站在这里,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大学生小林动情地说。如今,福州通过旅游载体,让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更加生动可感。

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相关纪念地吸引了众多民众。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内,吴石、何遂塑像前的鲜花寄托着敬意。福州市革命英烈纪念园里,《统一之愿》群雕下,不少家长带孩子缅怀先烈,参观者李先生说:“想让孩子知道幸福生活的来路。”此外,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等红色场馆通过特色活动,让红色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福州的传统文化也在旅途中焕新。去三坊七巷赏闽剧,游上下杭听伬唱,到梁厝体验软木画手作……“古厝游”“博物馆游”等持续升温,众多文化项目走进景区、街区,融入现代生活。2024年,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等3个街区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7%。

旅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文化价值,提升文化吸引力与影响力。高质量的文旅供给,切实回应着“以文化人、以旅惠民”的时代要求。

文旅融合 新潮澎湃

南公河口街区古厝变身非遗体验空间,“闽江之恋”游船载着游客夜游,连江悬崖咖啡馆成为山海间的诗意地标……这些鲜活场景,正是福州文旅融合热潮的生动缩影。

节日里的福州,文旅热度更盛。国庆中秋假期,三坊七巷的人潮中,身着古典服饰、头戴“三条簪”的游客成了流动风景。“化妆师边做造型边讲‘三条簪’的由来,我也融入了城市的历史里。”来自广东的“90后”游客刘舒舒说。数据印证这份火爆:国庆中秋假期前七天,三坊七巷客流量达126.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28%。

这份热度背后,是福州对文旅消费升级的精准回应。“十四五”以来,大众旅游时代来临,福州顺应趋势,提升文旅供给质量,为旅游消费营造良好氛围。2025年,举办新春文旅月等活动超千场,国庆假期专项筹集超1000万元惠民促消费资金,覆盖景区门票、酒店住宿、旅游线路等多个领域,有效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文旅融合的效应,更在“文旅+”的多元可能中释放。“文旅+影视”让福州添了“文艺范”,《猎罪图鉴2》拍摄地引全网打卡;“文旅+演艺”火力全开,罗大佑、华晨宇等歌手轮番开唱,引众多歌迷来榕;“文旅+乡村”热度攀升,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超2300万人次等。

当下,福州“文化+旅游”正以“1+1>2”的协同效应,让文化更可感可知,让旅游有深层魅力,让美好生活在山海与人文的交融中愈发绚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