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省内 > 正文

在闽北,邂逅汉服之美

2021-12-09 15:16:0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刘畅  

云鬓轻挽、裙裾飘飞、娉婷袅袅……

汉服之美,华夏流传千年

image.png

近年来,承载着汉民族悠久文化的汉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汉服爱好者们互称“同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展示汉服,“穿着汉服去旅游”的现象已经渐成潮流,在我市不少景区内,身着汉服、裙裾飞扬的游客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汉服热潮来袭,汉服所承载的内涵也得以拓展,近年以来,我市文旅部门、景区景点也纷纷结合节庆活动,以汉服为载体,策划各式各样的古风活动,让传统文化以更加年轻、更加流行的方式触达大众,不仅为景区招揽了更多人气,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image.png

汉服爱好者们在体验传统投壶游戏

发展

汉服为媒 携手传播朱子文化

南平市汉服文化的发展与朱子成年礼省级非遗传承人之一、道南汉服文化社负责人范成忠有着密切关系。

早在十年前,当时汉服尚未普及。2011年,范成忠与妻子在南平市举办了一场周制汉服婚礼,这场特别的婚礼吸引了省市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自此,汉服文化如同一颗小种子,落到了闽北大地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平市的汉服爱好者逐渐多了起来。2014年,范成忠依托校园成立了道南汉服文化社,2018年出版了南平市汉服文化普及读本《汉家衣裳》,2019年及2021年,我市举办的中秋汉服活动在央视播出。随着汉服影响力的扩大,汉服爱好者的社会群体也随之增多,他们分布在闽北各地,各种职业、各种年龄的“同袍”们以汉服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汉服文化活动。

image.png

“纯粹汉服秀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只有将汉服作为载体,以此为基础,将礼仪文化、朱子文化、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服才更有生命力。”这是范成忠推广汉服文化的理念,他也是这么实践的。

得益于2014年的一个契机,当时我市政府部门正在组织一批人推广以朱子文化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范成忠作为闽北首批推广汉服文化的群体负责人,在偶然的机会下加入到朱子文化的研究团队之中。此后,朱子敬师礼、朱子成年礼等传统礼仪的研究和汉服文化的推广得以相遇,并逐渐融合。

image.png

纵观全国,在“国潮风”迅猛发展的当下,汉服文化也在全国范围得以迅速推广,可如何在“百花齐放”中找到特色?我市将朱子文化与汉服文化相结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在政府部门策划之下,朱子文化与汉服文化得到了更好的融合发展,以汉服为载体的朱子成年礼、朱子敬师礼、朱子婚礼等传统礼仪展示活动在闽北逐渐推广,深受大家的喜爱。

image.png

2019年在建阳考亭举行的“朱子婚礼”

融合

旅游+汉服 文旅项目频频“出圈”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超3000家汉服相关企业。

今年6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创作生产更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把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努力提供更多适应青年文化消费需求、传递向善向上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文化产品。”

image.png

放眼全国,汉服这个曾经的小众文化不断“破圈”,也支撑起背后高达百亿元的文旅市场,更成为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一大途径。乘着朱子文化和汉服文化共同发展的“东风”,我市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思路。

如今,在我市举办的文旅活动中,汉服元素越来越多——

2018年,纪念朱子诞辰888周年海峡两岸文创展上,进行了朱子深衣等汉服文创展示;

2019年和2020年,顺昌县元坑古镇连续两年举办“元坑古镇沉浸式传统文化周”,万人汉服盛会、劲爆音乐轰趴、汉俗文化体验、美食文创集市等多元化内容为一体,为广大游客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与潮流电音相互碰撞的视听盛宴;

2020年的延平区巨口乡艺术季,在挖掘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以汉服为载体,将中国传统节日、节气、民俗、礼仪以及朱子文化等传统文化融入艺术季活动,结合传统古村落的原生态田园风光,弘扬传统文化,为旅客带来更美好的体验感;

2020年6月,武夷山举行 “幔亭招宴”还原活动,武夷山文旅部门结合汉服元素对 “夜经济”产业加以探索;

今年3月份,在武夷山香江名苑,依托传统节日,以花朝节为主题,通过宣传武夷山水美丽风光,展示朱子文化内涵,融入花、茶、旅、艺等元素,以汉服为载体,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我市举办的众多文旅活动中,汉服文化成为一抹亮色,其融入的文旅项目频频“出圈”。武夷山主景区、顺昌元坑古镇、延平巨口乡等旅游景区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收获大量关注,并持续不断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image.png

创新

文创来袭 文旅产业探寻新路

汉服风潮的背后,不仅文旅市场迎来新的突破点,一个新兴的文化消费市场也在快速成长。而作为文旅融合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文创产品也是文化主题走向市场的一种新形势。

在国内,近几年来,故宫博物院开发出近万种文创产品,受到年轻人热捧。在敦煌、三星堆、大雁塔等景区,文创雪糕也成为游客“打卡”知名项目。在国外,日本京都、奈良等知名景区都有大量和本地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可购买。把文旅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文创产品,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让我们将视野重新投向本土。我市近几年来举办过多场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也诞生了“武夷印象场景式手摇八音盒”“建盏花扇”“文公讲学笔筒”等文创产品。而“大话熹游”团队打造的“卡通朱子”IP也延伸出手机套、茶具、茶盘等一系列背靠朱子IP的文创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市至今还未诞生“出圈”的文创产品。在武夷山主景区等游客量较大的场所,本土原创的文创产品还存在购买难、特色不足等问题。

文创产品对文旅产业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现在,位于建阳考亭书院的道南汉服文化体验馆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将于明年初开放。道南汉服文化体验馆建成后,将实现汉服租赁及拍摄、“朱子四礼”展示与体验、传统文化培训、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举办等功能。

而立足闽北各地特色,道南汉服文化体验馆也开发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比如考亭书院立体模型手工拼图、“天圆地方”立体模型手工拼图、朱子人偶摆件、古风发簪、仿古小宫灯等。

image.png

放眼闽北大地,人文古迹满载历史,一砖一瓦暗藏文化,碧水丹山皆有故事。如何在我市发展文创产业?仍是一个困难的考题,但可喜的是,已经有不少组织、群体在努力的路上。

“汉服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让‘同袍’从单纯的汉服爱好上升至文化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范成忠说,“汉服热”虽说正在持续升温,但也要警惕成为昙花一现。

当闽北的“同袍”们将汉服不仅仅作为爱好,而将其当作守护朱子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再融入至本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大潮中,南平汉服文化将得到更为厚重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

汉服文化随着闽北儿女的脚步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而南平文旅产业也在汉服文化的发展中迎来新的发力点。

延伸阅读

汉服拍摄景点推荐

现在行走在大街上,身边时不时就会路过一位穿着汉服的爱好者,汉服作为新时尚“席卷”闽北,可汉服圈的“同袍”们可能面临这样一种困扰:城市里的灯光和建筑很难拍出古风的照片,而在闽北,就有不少古镇,它们的外观极具年代感,正是拍摄汉服写真的好去处。

延平区巨口乡

巨口乡位于延平区东南部,辖11个行政村。巨口乡有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完整保存着明清古厝102座。2018年8月,巨口乡被列为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近年来,巨口乡借力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的举办,先行探索出一条“古厝生态银行”发展模式,通过一系列资源整合,建设成一处具有闽北特色的个性化乡村艺术文旅基地。

顺昌县元坑古镇

元坑古镇拥有看不尽的明清古建筑艺术,尤以民间早已失传的精美砖木雕饰见长。古镇旧时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明代贡茶就出自这里,理学大师朱熹等人也曾在此游历授业,为古镇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增添了历史的厚重与韵味。今人踏着青石小路穿行在狭长纵横的高墙古巷里,就像穿越历史的隧道,脚下的刻字石板,两侧的门楼砖雕,无不让人清晰地感觉到历史就是这样实实在在,抬眼即是,触手可得。

邵武市和平古镇

和平古镇拥有200多栋明清民居建筑,被业内人士誉为国内“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城堡内有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街,街道两侧纵横交错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间铺青石板,两边铺河卵石,有的全部铺河卵石。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古建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

武夷山市下梅古村

下梅古村距国家旅游度假区仅8公里。古村位于武夷山市区东南十二公里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群,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沿河两岸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武夷山市闽越王城景区

闽越王城景区位于武夷山南麓,青山环抱、崇溪绕流,距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仅20公里,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被考古学家称为“江南汉代考古第一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考古专家亨利·克利尔博士称之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的庞贝古城”,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考古价值,为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科学考察的绝佳去处。

政和县东平镇

东平镇历史悠久,在这里,传统墟市、茶灯戏、四平木偶戏等传统民俗至今保留。东平镇还是福建省红色旅游小镇,中共政和第一支部旧址、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陈贵芳故居等21处革命遗址星罗棋布。境内山水葱茏,茶山延绵,国家3A级旅游景区凤头楠木林被誉为“中国第一楠木林”,奖山、金峰山和天水一色的界溪水库,壮观的现代农业观光光伏项目,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探幽寻胜。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