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 10:31:47 来源: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田燕平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王雪峰)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92万人,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全国前列。 统计数据显示,除了种养殖业,旅游是贵州脱贫攻坚进程中群众参与最多的产业。发展大旅游,是贵州用好资源、助力脱贫事业的生动实践,也是发挥“大生态”优势的明智之举。在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一幕幕鲜活的故事持续上演着。 百里杜鹃:产业引领,旅游兴旺百姓富 百里杜鹃,成名已久。“地球彩带、杜鹃王国”的美誉,从省内,走向国内,进而走进外国人的视野。盛名之下,百里杜鹃不遗余力地发展旅游产业,持续带动周边居民增收致富。 按照“打造一个景区、带富一片群众”的思路,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百里杜鹃累计投入资金10余亿元,打造5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5个。以景区为依托,百里杜鹃推出了永兴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16个,围绕拓展“床位、餐位、车位”发展旅游服务行业经营主体,引导和帮助贫困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餐饮、农事体验、乡村民宿等旅游服务业和生产经营农特旅游产品,支持和帮助贫困村集体合作社建设经营旅游景点停车场,提升旅游服务能力、释放旅游发展红利、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2017年起,百里杜鹃鹏程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雪锋便积极推动社区旅游发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加就业岗位。2017年初,鹏程社区仅有7家餐馆、5家宾馆,到2019年已有60余户餐馆、40余户宾馆、8家大型超市、4家KTV音乐会所,解决就业岗位500余个,居民人均收人从2017年的106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4600元,辖区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位于百里杜鹃游客集散中心腹地的大水社区,在支部书记、主任赵伟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发展住宿、餐饮,举办火把节、花坡节等民俗活动,开发一日游产品,打造瓜博园项目,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已现雏形。 目前,百里杜鹃管理区共有旅游服务行业经营主体887家,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060人,间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3090人,累计带动5150贫困人口脱贫。 基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异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需要,百里杜鹃精准开发景区保洁员、客房餐饮服务员、保安、光观车驾驶员等扶贫岗位,仅2020年以来,全区新增开发旅游岗位237个,其中扶贫岗位16个,完成就业6个。 此外,百里杜鹃全力破解“花期”和“花区”瓶颈制约,推进林茶、花卉、民宿产业,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就业等方式参与旅游发展的同时获得收入。 2019年3月,百里杜鹃管理区7320户2761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百里杜鹃管理区将脱贫攻坚与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成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又独具特色的旅游扶贫之路。 小河湾:乡村旅游,群众增收好出路 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439户1756人,贫困户101户383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生活环境差……到过小河湾的人对它的印象不外如是。村民致富技能和渠道欠缺,2014年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 2019年,小河湾村人均年收入达25000元,全村脱贫,生态优、乡村美、产业兴、旅游旺、百姓富、村民乐,也成为小河湾完美蜕变后的“标签”。“十佳美丽乡村——最具投资潜力乡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贵州省特色民族村寨”“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十佳产业兴旺村”“国家级AAAA级景区”“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一系列殊荣,是对小河湾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肯定。 随着连接安顺和贵阳的城际快速通道贵安大道开通,小河湾村交通区位优势转变,发展旅游业迎来了绝佳机遇。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秉承“道法自然”的理念,不推山、不填河、不砍树,小河湾村保留了传统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将河道、绿地、广场、木栈道、沿河观光石凳等有机衔接,打造美丽乡村。 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组组通道路、饮水管网改造、消除群众住房安全隐患……群众的基础生活问题解决了,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成为小河湾“蜕变”的关键点。 立足开发乡村文化旅游,小河湾修建了映月广场、卜山文化活动广场、桥上活动场、贺家小山活动场所。同时,小河湾着力保护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推进该村全区域村庄整治,美化村庄环境。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小河湾真正成为宜居、宜游、宜养、宜兴业的“黔中最美乡村”。 2018年安顺颐居美丽乡村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小河湾景区后,投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颐居草堂、颐居无人超市、美丽乡村大数据、美丽乡村大学、星创天地、帐篷露营基地、亲子乐园、采摘体验基地、房车露营基地、卡丁车等项目,充实了景区内的业态。 小河湾村路修好了,景区建设起来了,村民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机遇。原来世代以种田为生的小河湾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家家开起了农家乐,家门口就能创业,兼顾家里面的老人和小孩。家乡美了,有了名气,有了人气,村民回来扎根家乡谋发展、奔小康。 如今,漫步小河湾,河水清澈,水草丰茂、鱼虾成群,岸边垂柳依依,翠竹青青,山水相拥,曲径通幽。在村里,不仅可以欣赏清净自然的田园风光,品尝正宗的农家佳肴,体验现代高效体验农业园区的水果采摘,还可以居住在农家小屋体验农村生活,挑选原生态的乡村土味农货……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发展。 从开村:交旅融合,铺就扶贫致富路 季夏清晨,走进从江县加榜乡从开村,一层层薄雾缭绕群山。吊脚楼、古树、民居与优美的梯田交相辉映,层层而上的错落之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殊不知,贫困的窘境困扰了从开村一辈又一辈的人。 从开村以传统农业为主,道路、房屋、公共场所等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尤其是交通基础条件,许多通组路、串寨路都是山路,靠人挑马驮运送物资。在这个苗族村寨里,共有居民167户659人,其中贫困人口有145户582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2708元。 2018年起,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整合资源,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派驻从江县加榜乡从开村脱贫攻坚突击队,立即赶赴脱贫攻坚一线“战场”践行使命。截至目前,省交通运输厅整合资金1300万元全力投入从开村,完成通组路30km,新建移民小区14户,新建村委办公楼一栋……如今,从开村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羊肠小道变成了硬化路,村庄美了,产业丰富了,就业机会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打通了。 交通便捷了,游客进来了。打好“梯田旅游牌”是从开发展的必经之路。每逢周末,一辆接一辆的大巴车开进加榜,自驾游客络绎不绝。走进从开,远望梯田,胸中自然涌起一种指点江山的气魄。在吊脚楼上数银河里的星星,感悟蚩尤流传百种原始糯稻,体会苗族智慧储粮的禾仓……游客在“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流连忘返。 销路畅通了,林下绿色产业随之有了起色。绿色是旅游乡村流淌的财富,从开村林下种植野生菌、花椒、板蓝根合计300亩,贫困户合计分红60万元。大力养殖林下鸡、生态牛、从江香猪,共计创收240余万元。 据了解,发展林下绿色经济产业覆盖145户贫困户582人。广泛拓展就业扶贫,整合养路护路就业岗位,每年劳务输出约280人,年人均纯收入12000元左右。从开村的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85.6%降到2019年底的9.56%。 交通“致富路”铺就,旅游“新篇章”开启。从开苗寨惊艳的颜值背后,散发着深厚的自然之美、变化之美、向上之美,演绎出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动人乡韵。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