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上古盐都 心旅巫溪

2019-06-28 11:20:29  来源:华龙网  责任编辑:刘畅  

红池坝花海

云台寺云海

宁厂古镇

宁河漂流

通城镇长红村张家院子土墙上原址保护的红三军标语

兰英大峡谷

宁厂古镇赛龙舟

人类前行的历史,是一部嗅着盐的味道不断发展的历史。

盐,是推动人类进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最早的物质文明之一。

巫,是人类在懵懂时期,认知世界、解读世界的早期哲学思想。

重庆巫溪,以“巫”闻名,因“盐”而兴,先后建立过巫咸国、巫臷国,成就了古庸国、古巴国的辉煌,成为上古时期人们“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的逍遥乐土。

巫溪宁厂古镇的宝源山盐泉孕育了五千年巫盐文化的辉煌史诗:这里保存着上古时期被人类发现并使用的地面自流盐泉;保存着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险峻的古代盐业栈道工程遗址之一的“巫盐古道”。“巫盐古道”是横亘在中国版图腹心地带,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通廊之一;也是秦汉时期中央政府管理西南地域的重要交通要道。

云吞雾绕,灵山秀水,源自盐的咸涩,巫的神奇。

巫溪之旅,心灵之旅,让内心安静,让心灵回归。

宁厂古镇 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摇篮

位于巫溪县宁厂古镇的宝源山盐泉,是上古时期被人类发现并利用,现今仍然在继续流淌的地面自流盐泉。

盐,是促进人类生存、进化最重要的物质文明之一。

因为有大量容易采集的盐卤水,以宁厂为核心的大巫山地区,成为早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发现和使用盐卤的具体年份暂无考证,距今大约有500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至少在唐尧时期,熬卤煮盐已经发展成为成熟业态并因此先后建立过巫咸国、巫臷国,后成为古庸国、古巴国的属地,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巫巴文化的孕育地。

《四川上古史新探·巫溪盐泉与巫文化》记:“宁厂宝源山盐泉是最早被人类发现的地面盐泉区,也是人类文化发育最早的地区,巫溪与郁山两地所诞育的‘巫文化’与‘黔中文化’距今五千年以前便开展起来了,与中原解池所在的华夏文化诞生约略同时。”

因盐而兴,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此,采药制盐,形成了巫咸部落,产生了人类在懵懂时期认知世界、解读世界的早期哲学思想:“巫文化”。

“崇尚万物有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巫文化”哲学理念,属人类的早期文化、母态文化,对儒、释、道等宗教文化和文学、艺术、政治、哲学、天文、祭祀、占卜等众多文化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于是,宁厂所在的巫山巫水成为中华文化中独具神秘魅力的高地。

历经巫咸国、巫臷国、庸国、巴国、楚国、秦国数千年演变,宁厂在唐宋之际成为全国十大盐都,历史上曾设立郡、监、州、县。“利分秦楚域,泽沛汉唐年”“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天赋不满三百石,借商贾以为国”,从人类早期在此发现盐卤,到公元1997年停产,数千年历史进程中,演绎了一部巫盐文化的辉煌史诗。

数千年历史发展中,以巫溪大宁盐场为中心,以“盐”为主要物质媒介,“巫”为主要精神媒介,向北陆路延伸到陕西汉中平原,向东到湖北神农架、十堰,向南水路沿大宁河直入长江,可到湖北宜昌、恩施、荆州等地,形成了延绵5000多年的“巫盐古道”。“巫盐古道”作为一条盐运通道,也是商路、情道、兵道,是自然风光与珍奇动物出没、珍贵植物生长之道,还是一条南北民族迁移、融合之道,是秦汉时期中央政府管控西南地区的要道,也是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沟通的廊道之一。

因为盐,在宁厂逐渐产生了最早的股份制、联营制、个体制等多种商业模式,盐道上形成了众多商埠、口岸、村落、城镇,汇集了众多宫、庙、会、馆、堂等商业组织形态。

地处三峡腹地,交通极为不便的宁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富饶的巫咸古国,成为“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百谷所聚”的逍遥乐土。

苏轼在其《金盐说》中写:“……峡中大宁监,日有定数,若大商覆舟,则盐泉顿增……”宝源山盐泉每日出盐是有固定的数额,如果因为大宁河水流湍急,运盐的商人翻船了,是会影响全国盐价的。

如今,宁厂古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正成为新的旅游热门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领略神秘的巫盐文化风情。

五句子山歌 巴文化的“活化石”

自古巫风盛行的巫溪大地,因盐和巴俗、楚韵、秦风影响,各种艺术特点互相影响、融合,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同时也保留着自己独有的特质。

首先,就是流传于巫巴山地的独特民歌形式:“五句子”山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首历史悠久的《击壤歌》早已淡去了曾经的音律,但字里行间所描述的意境却令人神往:“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帝王世纪》)”老人怡然自得,逍遥悠闲,《击壤歌》也成为了现今所发现有文字记载中,第一首以“五句”为表现形式的民歌。

在清人沈德潜编著的《古诗源》,其卷一辑录的103首古代逸诗中,就录载了两首“五句子”民歌,压卷首篇就是这《击壤歌》。

联系《击壤歌》的古老历史,可知巫溪的“五句子歌”源远流长。

熬盐了,唱一曲:

宝山神医叫巫咸,架起炉子炼仙丹。

制盐采药医百病,一碗神水保平安。

宝山灵气是灵山。

祭祀了,再唱一曲:

外堂转进内堂来,抛枪神灵下凡来。

好抛枪来好抛枪,抛去长枪又短枪。

驱除邪恶保平安。

盐民们日子苦,累了喝酒,醉了唱歌:

炭老馆哟踩煤炭,两脚不停打转转。

一双赤脚划出血,满脸就像花猫样。

辈子莫想找婆娘。

或借喻起兴,或女子求爱,或借歌智斗,或韵味深长,前四句简单明了,第五句一语破的,画龙点睛,整篇语意连贯,朗朗上口,易懂易记,情感真挚,诙谐幽默,韵味深长。

中国诗词几千年,但基本都以偶数句为基准,而“五句子”歌发源于巫溪,传播于长江三峡和秦岭巴山东部地区,可谓是全国罕见。这种独具文学艺术特色的民间“五行诗”,是古老巫巴文化的“活化石”。

在巫溪,“五句子”山歌又和流传于古巴蜀间的竹枝词有趣结合。

在大唐盛世,竹枝词遇见了刘禹锡和白居易,二人在写竹枝词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五句子”的格式。

于是,刘禹锡的《潇湘神》:

斑竹枝,

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白居易,写下了《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在唐代,靠着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五句子”山歌终于从山野走向了庙堂。

今天的巫溪,“五句子”山歌已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成为领悟传承千年文化的重要载体。

红军标语 见证初心

“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在巫溪县通城镇长红村(原大兴村)石门子张家大院老屋墙上,有一幅落款为“红三军政治部”的标语。 80多年来,这幅标语完好地保存在墙上,这段鱼水情更深深地铭刻在群众心中。 1932年12月15日,红三军在贺龙的率领下,进入巫溪,成为最早进入川渝的主力红军。 进入巫溪境内,红三军智取一线天、激战七蟒峡,取得了入川第一仗的胜利。 穿越神农架原始森林、翻过阴条岭、攀越大峡谷……12月18日,左右路军在通城夏布坪会师后,部队前往通城坝。队伍经过通城镇长红村(原通城乡大兴村)时,天已经渐黑。因山路陡险,不宜夜行,贺龙便决定部队就地宿营,司令部就设在还乡团团总张传松家的张家大院。 就这样,司令部门外的墙上留下了“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的标语,并在标语的下面落下“红三军政治部,一九三二年冬,红军路过此地初次宣传”等字样。 这些标语通俗易懂、内涵丰富,是红军执行群众路线的缩影。红三军进入巫溪,沿途留下了很多标语,现在只有张家老屋这幅标语保存了下来。 这些标语最朴素、最直接地体现了我党为了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初心。 红军到来之前,国民党反面宣传让很多老百姓躲了起来。但红三军在巫溪5天,却让群众从害怕转变成了拥护。 “一字一横长,红军美名扬;兵强马又壮,回回打胜仗……八字两边分,我们爱红军;打富又济贫,喜爱穷百姓……”红军离开后,在巫溪通城,一首《十字红军歌》流传开来,至今还在老百姓中传唱。 八十多年人们一直默默地保护着这幅标语,它至今还清晰地保存在土墙上。这“铲不掉的标语”成为了一个传奇,体现了我党宗旨和信仰之光,让群众更真切地感受了“红军打富济贫”“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目前通城镇长红村正在建设红三军纪念广场、纪念碑,“红三军小长征”在巫溪已经成为了一个弘扬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品牌。

阴条岭 让人神往的“重庆之巅”

北纬30度,一个神秘的纬度。巫溪在这个纬度上,拥有两个独特的地理标志,让人神往。

一个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条岭,属神农架原始森林余脉,幅员面积12万亩,其中原始森林8.7万亩,平均海拔1900米,主峰海拔2796.8米,是重庆市最高点,为重庆第一峰。

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达1500多种,且含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常见有银杏、珙桐、腊梅、崖柏、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5种,是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等奇花异草随处可见,金雕、白熊、白狐、金钱豹、小熊猫等3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异兽出没林间。

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从湖北进入阴条岭,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带到西方国家,为世界植物学编科做出重要贡献。

阴条岭保护区,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更是三峡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原始珍贵的生态保护区,有很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林区内茫茫林海,无边无际,云蒸霞蔚,打虎坪、公母泉、万蛇山、丢命坨、舍命滩、阎王鼻子、鬼门关等景点令人心惊胆颤,更有“野人”之谜、兰英寨等让人心驰神往。

阴条岭因连接鄂西、渝东,其险要之地自古就是宁厂宝源山食盐销往鄂西的要道,也是兵家必经之地,所以在这里更不乏赵匡胤、张献忠、贺珍、贺龙等历史名人的奇闻趣事。作为神农架山脉在重庆境内的余脉,这里同时拥有神农尝百草、屈原笔下神秘莫测的山鬼、“野人之谜”等众多人类起源故事的点缀。

第二个奇特地理坐标是“鸡心岭”。

鸡心岭(又称金鸡岭),位于渝、陕、鄂三省市之交,海拔1890米,是中国版图西南、西北、华中三大区域的交汇点,又恰好位于雄鸡版图心脏位置,有“自然国心”之称。

在岭上残存石碑上,阳刻着清朝“道光九年”、“鸡心岭”等楷书字样,可见清朝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已有此称谓。

鸡心岭峭壁悬崖山体,雄奇险峻,奇峰兀立,上有三峰如笋,直插云霄,大有“刺破青开愕未残”之势。“峰上壁立千仞,山下寸草不生。”虽地势险要,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交通要道。古盐道直穿鸡心岭,陕南鄂西乡民吃盐,肩挑背驮,徒步攀越,必经鸡心岭,除此别无它路。《盐茶》载:“天不爱宝,养活无数生命……山民之肩挑背负,赴厂买盐者,冬春之间,日常数千人。”

现在鸡心岭上还有民歌留存:

攀上鸡心岭,一脚踏三省。

一条盐大路,从古走到今。

去时不知归,归来身失魂!

从“重庆之颠”到“地理中心”,再到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甸红池坝,巫溪保存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悠远神秘的历史文化遗存,让人心有神往。

岁月更替,沧海桑田。

巫盐的辉煌成为历史,巫盐文化的物质功能消散之后,精神功能却得到了升华展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巫溪成为追忆和传承古文明的重要地方,也成为现代都市人放松心灵、回归自然的旅游神往之地。

特别是以郑渝昆铁路巫溪支线、巫溪通用机场、6条高速公路(巫溪——奉节、巫溪——开州、巫溪——巫山、巫溪——城口、巫溪——陕西镇坪、巫溪——湖北十堰)、大宁河花台港为统揽,巫溪在未来几年将形成“公铁水空”综合交通格局,以崭新的方式再次呈现昔日古盐都的辉煌。

同时,以大宁河、红池坝、兰英大峡谷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为支撑,巫溪正在构建“一心一带三区”旅游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国知名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精彩的百姓故事,将演绎浓墨重彩的经典、焕发异彩纷呈的光辉、奏响绿色崛起的强音。

本版文图由巫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