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做好“清新福建”文章

2017-02-13 10:34:39  来源:  责任编辑:张鸿鹏  

福建提出全面推进24个市县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2017年力争实现累计接待游客增长16%、旅游总收入增长22%目标

  1月23日,福建省旅游工作视频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提出要发扬“滴水穿石”精神,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全省景区景点,加快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全面推进24个市县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把“清新福建”品牌进一步叫响唱响。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新兴主导产业加以培育。省委书记尤权去年2月带队深入三明市泰宁县专题调研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文化、信息等新消费热点势头迅猛,休闲养生、生态旅游等新服务模式快速发展。随后对全省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做好福建旅游这篇大文章。省长于伟国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大力推进全域生态旅游,支持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升重点景区品质、带动创建休闲集镇和乡村旅游特色村,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视频会议上,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提出,2017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资源整合,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建设完整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进行全资源整合、全要素调动、全产业链发展,把创建地区打造成为处处是景区、人人是旅游形象的旅游目的地,让游客感到“一山一水总关情、一景一物都入心”。

  福建省旅游局局长吴贤德表示,2017年是福建省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年。全省旅游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全省景区景点,加快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按照“省域即景区、景区即省域”的发展理念和“旅游规划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面融合、旅游要素全域配套、旅游设施全面提升、旅游营销全方位推进、市场治理全省联动、旅游改革全面创新、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着力实施《关于推进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24个市县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争取部分市县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组织验收,带动和引领全省从“景区旅游”向“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兴主导产业,推动“清新福建”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全年力争实现全省累计接待游客增长16%,旅游总收入增长22%的目标。

  据悉,福建在2016年取得实践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八大新举措:一是实施精准营销,持续打响“清新福建”品牌;二是推动“旅游+”,完善“清新福建”全产业和全天候旅游产品体系;三是拓展乡村旅游,大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四是突出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旅游龙头企业;五是完善服务体系,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六是保持先行先试,着力深化闽港澳台旅游合作;七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八是提升人员素质,切实加强人才和智力支撑。

 

 加快构建“一岛一景区”新格局

漳州市东山县委书记 陈云水

  东山是全国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岛县,拥有六大类48种旅游资源,具备大容量、高层次旅游综合开发的潜力和优势。近年来,东山荣膺优秀旅游县、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十大滨海旅游精品”、五大旅游经济增长区域等称号,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成为全省智慧旅游、全域化旅游试点县,名列全国十大美丽海岛榜首。

  站在新起点,我们以贯彻落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为动力,抓住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良好契机,全力推进东山全域生态旅游建设,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和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突出龙头引领,推动旅游规划“一体化”

  以“一岛一景区”理念为指导,高起点、高标准加快一批重点规划编制。将着眼建设生态旅游海岛·漳州南部核心区,邀请知名团队,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5—10年)》等子规划。抓紧编制风动石·塔屿景区、海湾公园景区、苏峰山景区等重点旅游区控规。

  在这些规划编制过程中,将着眼多规合一、全域覆盖,在城乡总规、美丽东山等6项战略规划成果上,进一步增加融入旅游元素、概念和项目,确保旅游发展与城乡建设有机统一。

  同时,围绕全岛形成三日旅游体量,将实施“一区、一带、一环”旅游空间布局,即以风动石景区、东门屿景区、铜陵风情古镇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以推动滨海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和引入旅游新业态,发展屿南湾-马銮湾-金銮湾休闲旅游度假带;以环岛路和环岛海上旅游路线布局,形成全域化深度旅游环。

  围绕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依托环岛路先导段,开发苏峰山4A新景区;以海湾公园为纽带,推动马銮、金銮两湾一体发展、连片开发;整合各镇旅游要素,加快中驰生态旅游文化项目、东赤港海绵公园、羊角山生态公园、湖尾战地文化园等景区建设,打造“慢客村”、“渔家傲”等乡村特色游,创建国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突出拓展业态,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

  围绕推动从“滨海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迈进,重点促进“旅游+体育”,先后举办环岛自行车、帆船帆板、山地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培育拓展登山运动、自行车运动、低空飞行、森林旅游、房车旅游、有氧慢跑等新型旅游业态。促进“旅游+海洋”,开发海洋运动、海洋公园、海底世界、海上垂钓、海鲜美食等滨海旅游产品。推进东门屿、西屿、“龙虎狮象”四屿的无人居海岛旅游开发。

  同时,促进“旅游+文化”,打造关帝文化广场、顶街文化古街、铜陵风情古镇、苏峰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谷文昌红色旅游等项目。制作一批文化旅游题材的影视作品,打造文化旅游体验演艺产品;依托优质生态、温泉资源,尽快开发高端养生度假、医养融合的健康旅游项目,促进“旅游+养生”,拓展冬季旅游项目,加快打造“候鸟式”康体度假基地。

  同时,积极实施“七个五”行动计划,打造深绿、清新、水润、低碳的生态之城,为全域旅游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突出完善设施,推动旅游要素“全配套”在旅游交通上,举全县之力建成环岛景观路,力促高铁支线延伸入岛,建设对台5000吨客货码头,规划建设邮轮停泊点、启动建设通勤机场,全方位拓展“陆海空通道”;在旅游餐饮上,加快建设名特小吃美食街,包括规范发展铜陵民俗风情街等;在旅游住宿上,促成3家以上高星级旅游酒店开业,谋划出台特色民宿管理办法,发展主题酒店、特色酒店、风情民宿等,适应游客个性化需求;在旅游购物上,重点建设“一中心、四条街”,即游客服务中心和名特小吃美食街、铜陵民俗风情街、旅游商品一条街、台湾商品一条街,开发东山“伴手礼”品牌,形成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在旅游娱乐上,规划引入并建设特色主题游乐场、水上运动项目、海底世界、民间工艺演示街等设施;构建智慧旅游平台,推出“五星级”旅游信息服务,力争实现“一把手机游东山”。

  同时,以“海上东山·旅居福地”为主题,继续深入实施一年1000万旅游宣传营销计划,总结国际马拉松赛、山地自行车赛经验做法,突出“一年一策划、一年一载体”策划推介,完善旅游指南、DVD等系列宣传品,积极抢占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自媒体宣传阵地,打响东山旅游品牌;整合环东山岛经济区域“三县一区”旅游资源,加强景区联合、旅行社结对,构建“东山岛-大乌山景区”协作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树立“一岛一景区、人人是导游”的旅游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旅游导向标识系统。

 

打造全域旅游崛起绿色屏南

    □宁德市屏南县委书记 吴允明

  屏南县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成为屏南主导产业。先后入选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等系列试点示范县,白水洋·鸳鸯溪景区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2016年接待游客321.6万人次,比增14.8%;旅游综合收入22.9亿元,比增20.3%。根据新时期游客出行方式与需求的改变,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突破,是我县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近年来,屏南县坚持生态旅游强县战略,紧紧围绕“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发展主线,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以打造“全景屏南”为方向,力争用3年的时间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年的时间建成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及一流的健康养生休闲度假胜地。

  同时,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屏南旅游发展委员会,对全域旅游创建进行统筹管理和指导。引领城乡协调发展,把屏南7乡4镇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形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景区规划等“多规合一”。多年来,共投入编制规划经费1000多万元,编制完成各类规划20多项。目前已委托福建师大对全域旅游规划进行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

  高标准建设旅游产业带,着手长桥至白水洋沿线的产业规划,把廊桥、戏曲、民俗、红色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中,建成一条品位高、规模大、配套全的国家级旅游产业带、风景带。以白水洋、鸳鸯溪景区为龙头,重点抓好东区旅游集散中心、白水洋鸳鸯溪5A提升等精品景区建设,逐步解决旅游淡旺季明显的问题。突出景点建设,健全全域旅游产品结构

  坚持高起点、大手笔、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四个旅游特色乡镇为副中心、一条旅游产业带、四个主题旅游区和若干个旅游特色乡村组成的全域旅游结构体系,实现旅游产业的全域覆盖。

  将县城当作景区打造,加强城市景观、建筑风貌控制,突出旅游元素,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县城、旅游县城,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域一体化、品牌一体化、服务一体化。

  同时,积极打造主题旅游区。以白水洋、鸳鸯溪为中心,打造以山水体验为主要特色的精品线路。以漈头、漈下、棠口为中心,加强重要古街、古民居、古祠堂修复建设,打造以古村镇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以天星山森林公园为中心,打造以度假养生为主要特色的休闲旅游线路;注重乡镇差异,积极培育旅游特色镇。双溪镇做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张名片,着力打造成为“千年旅游古镇”;长桥镇做透廊桥文章,着力打造成为“廊桥水乡”;甘棠乡大力挖掘甘国宝文化,建设甘国宝文化旅游园区,形成全县一盘棋的旅游发展格局。突出产业融合,增加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发挥旅游带动功能,做足“旅游+”文章,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旅游+农业”。依托茶叶、无公害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和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推出农业生态观光游、农耕农事体验游、水果采摘游,中草药药膳养生游等,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旅游+林业”。依托林业生态优势,实现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休闲吸氧与生物探秘的有机结合,推出森林氧吧“洗肺”之旅、探险之旅等,发展林业旅游。

   “旅游+工业”。依托闽派黄酒惠泽龙、乡下厨房、竹木产品加工、传统弓箭制造等相关产业优势,打造“制造-展销-体验”于一体的工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旅游+文化”。依托屏南县众多古代文化遗存和文化品牌,以廊桥文化、甘国宝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为基调,强化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通过努力,“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电影家”公益教学培训活动在双溪、漈下、厦地、降龙等古村落深入开展,“白水洋印象系列”之《祥瑞畲乡》《古调屏讲》旅游演艺项目成为屏南特色文化旅游“拳头”产品,进一步弥补生态旅游的“文化短板”,打响“亲水天堂”生态旅游品牌和“廊桥水乡”文化旅游品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